形容词
◎形聲。从耳,从聲。本義:耳聾) 同本義 deaf 子野聽聳, 離朱目眩。—— 馬融《廣成頌》 聳,聾也…生而聾,陳、 楚、 江、 淮之間謂之聳。 荊陽之間及 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方言》。 郭璞注:「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如:聳昧(既聾又瞎。即昏瞶。
動
1.高起;矗立shoot high up; lofty; towering。
引证 :予觀雁蕩諸峯,皆峭拔險,上聳千尺。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例如 :聳人瞻仰(衆人聳立瞻仰);聳秀(高聳秀麗);聳出(高聳突出);聳耳(高起的耳朵;豎起耳朵);聳然(高聳貌);聳峭(高聳陡峭);聳突(高聳突起);聳幹(高挺的樹幹);聳擢(高聳突出);聳聳(豎起貌;挺立貌);聳翠(形容山巒、樹木等高聳蒼翠)
2.比喻出衆,不凡outstanding。
引证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於君左。 —— 唐· 李朝威《柳毅傳》
例如 :聳壑昂霄(矗立山谷間,高聳入雲霄。比喻超拔出衆,出人頭地)
3.向上跳;向上動 jump up; draw up suddenly。
例如 :聳擢(跳躍);聳體(猶聳身)
4.勸勉advise。
引证 :教之春秋而爲之,聳善而抑惡焉。 —— 《國語·楚語上》。又如:聳恿(勸說);聳勸(勸導;警惕自勉)
5.通「慫」。慫恿 instigate。
例如 :聳恿(慫恿);聳臾(慫恿);聳踊(慫恿);聳惑(慫恿誘惑);聳踊(慫恿)
6.驚動;驚懼alarm; shock; alert。
引证 :聳之以行。 —— 《左傳·昭公元年》駟氏聳。 —— 《左傳·昭公十九年》身聳除潔。 —— 《國語·周語下》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 劉禹錫《觀柘枝舞》
例如 :危言聳聽;聳懼(恐懼。即悚懼);聳激(猶激勵);聳踊(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