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壕沟、掩体,见证当年的抗战国防工事——走访垟湾碉堡群

碉堡、壕沟、掩体,见证当年的抗战国防工事——走访垟湾碉堡群

在永嘉垟湾、八里一带构筑的为永久性工事。根据温州档案馆保存的档案,1938年8月31日,计建有指挥台1个,大观测所1个,重掩蔽部1个,轻掩蔽部59个,迫击炮掩体4个,钢骨(筋)水泥轻重机枪掩体8个,重机枪掩体20个,各种散兵坑236个,轻机枪掩体45个,交通壕905公尺。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相关图表显示:这8个钢骨水泥轻重机枪掩体实际包括7个轻重机枪两用掩体和1个滩头堡,这其中所谓“轻重机枪两用掩体”和“滩头堡”就是通常所称之碉堡。

本文配图均为永嘉县桥下镇垟湾村的碉堡。

钢筋水泥

人力搬运上山

2017年底与2018年4月,在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两次赴垟湾一带寻访目击者及知情人,特别是有幸找到当年作为民工参与修建垟塆碉堡的吴洪庭老人。在他及其他几位老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文首所说的4个碉堡,并获悉另有两个已毁,档案中的另两个碉堡有待发现。现存碉堡所在位置与相关参数与档案中所记完全符合,如“八里村东河边渡口竹林”,“八里村西芋头山麓”。如小碉堡每个有3个枪眼,墙身厚50厘米。垟湾村的大型碉堡,目前可见枪眼11个,其中有两个特别大可确定为重机枪眼,由于碉堡一侧被近年修建的登山步道所填埋,判断还有若干枪眼被遮挡,墙身厚度目测约1米,这也符合档案所记“可容步兵一班,轻机关枪在内,重机关枪两挺,枪眼14个,墙身厚90厘米”。

年近百岁的吴洪庭老人在实地指认,他当时参与修建的就是垟湾的这个大碉堡。钢筋、水泥、木材等均由瓯江运至山下再人力搬运上山,该村有多位村民与他一同被征调参与施工。另据桥下镇埠头村九旬村民叶荣法介绍,1938年前后在坦头、埠头、小京岙一线修建了大量壕沟、散兵坑,壕沟以粗圆木、土石掩盖,至今遗迹尚存。

墙体厚度

可抗重炮轰击

垟湾的碉堡群属于抗战初期浙江省内同期修建的五处钢骨水泥的永久性工事之一(其他四处为嵊县、东阳、新昌、桐庐)。该碉堡群地处瓯江与西溪汇合处北岸的高地与河边,至今仍为温州与丽水、金华的公路(金丽温高速、333国道)必经之地,瓯江水道在此呈接近直角大拐弯,修建者阻遏日军北上金华、南下温州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当年战事吃紧,物资匮乏、运输不便,又无现代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修建此类大型的永久性工事系统颇为不易。特别是垟湾的这一大型碉堡墙身厚度达90厘米,足抗现代常规武器包括重炮的轰击,其他各堡墙身厚亦达半米。

虽历经八十载风雨剥蚀,仍基本保存完好。据村民介绍“大跃进”时期曾欲将碉堡上的钢筋挖出来炼钢,怎奈墙体坚固,钢筋难挖,只凿出了几处钢筋头便作罢,如今墙体外侧有几处裸露的钢筋除表面略有锈迹外,总体仍然完好。这些都说明官方当时在温州地区认真开展了抗日备战。

我们在实地探访时发现,垟湾村这座大型碉堡顶部立有崭新的文保碑,但碉堡各枪眼及出入口均被封堵,据称这是因为曾被村民用做田地灌溉的蓄水池所致。其南侧的小碉堡则因劈山修路而处于断崖上而岌岌可危,其东北侧的那座已被圈入村民的养鸡场内,碉堡靠山一侧则已建了民房,通往民房的台阶路就从碉堡顶部通过,文保碑倾倒在旁。八里村河边的小碉堡现处农田内,其中堆放杂物,周边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让它相形见绌,也让人担忧它没有毁于抗日战争,而会毁于城镇化的大潮中。

垟湾抗战碉堡群是温州军民抗击日寇的鲜活见证,这一颇有历史价值的抗战遗迹亟待有关方面切实保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怪物猎人荒野》古龙种大全一览
365net

《怪物猎人荒野》古龙种大全一览

📅 08-03 👁️ 7532
陶慧的国籍,陶慧是哪里人
365bet限制投注

陶慧的国籍,陶慧是哪里人

📅 07-31 👁️ 1270